首页 > k8新闻中心 > 酒店行业动态

K8凯发国际旗舰厅|提升文明境界需“三心”常在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4:15    次浏览

真正的文明,外化于形内化于心。一个人的文明素质体现在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方面,而文明境界的高低则体现在个人品德方面。若没有高尚的个人品德,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就成了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笔者认为,加强个人品德修养,提升文明境界,关键要 “三心”常在。一是敬畏心。敬畏心是指为人做事要有底线,要学会敬重和有所畏惧。心存敬畏,行有所止。人生在世需敬畏的东西很多,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敬畏自然和敬畏法律。敬畏自然,要求我们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办事,节约资源,保护环境,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,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。人类无论创造出多么伟大的文明,都永远比不上自然的伟大,人在面对自然的时候,要有自然之子的谦卑,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和行为边界,即不能向自然索求无度,也不可狂妄到人定胜天。我们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或战胜自然灾害,但无法支配和控制自然,更不能创设自然法则,“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高产”、“不怕做不到,就怕想不到” 已被实践证明是愚蠢无知的表现。敬畏法律,是因为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,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,需要得到全社会公民的尊重和敬仰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,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,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、履行职责或义务,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。敬畏法律,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宪法法律至上观念,一个人无论职位多高、能力多强,都要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,依法行政、依法决策、依法办事;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、法无授权不可为,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;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,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,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,不得损害国家的、社会的、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。二是同理心。所谓同理心,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为人处事方式,也是一种理性、宽容的人生态度。常怀同理之心,要求我们在想问题、办事情时能换位思考,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,体谅和尊重他人,做到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,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,即使别人的看法与自己不同,也能尽量接受或谅解别人的观点与行为, 与人为善地包容其不足,放大其长处,努力追求和谐共赢的结果;在与同事、邻里、亲戚朋友、服务对象等人际交往中,能以希望别人怎样对你的方式对待别人,无论与你交往的人身份多么卑微、形象多么猥琐、言行举止多么怪异、爱好习惯多么让你难以接受,只要你保持真诚与尊重,平等待他,就能减少误解、消除隔阂,保持沟通交流的顺畅,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互动效果。三是羞耻心。羞耻心是指一个人因为在人格、能力、外貌等方面的缺憾,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,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。健康的羞耻心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,是人适应社会生活、改善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讲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,古人云:“人无清廉之德,不可为官;人无羞耻之心,不可为人”。 当今社会,人们追求人格的完善,而人格的完善不仅需要法纪制约,更需要羞耻意识,一个人若没有羞耻之心,生活就没了道德约束,言语或行为就会暴露出人性的罪恶,其结果必然带来人类文明的大倒退。常怀羞耻之心,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,应分清是非、善恶、美丑的界限,明“八荣”知“八耻”,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,注重内省内敛,向善向好,做到贪婪之心不可有,洁身之律不可无,这样就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,达到身心合一、知行合一的文明境界。